百年梦想
在武昌白沙洲老城区的武金堤下,有一条逼仄的小街,街口竖着蓝底白字的路牌:玻璃厂横街。顺着路牌的方向望去,一栋古老却保持完整的建筑映入眼帘:长约60米、宽20米,上有通长气楼,典型的热工厂房。谁曾想到,这栋不起眼的老房子,却是中国现代玻璃工业的发源地和见证物!
一百年前的中国,随着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,工业兴国、工业强国的梦想在一大批仁人志士的胸中燃起。据《湖北省志 · 工业志》记载,1904年清朝候补知府林松唐集资60万两白银,在武昌白沙洲创建耀华玻璃厂。这是我国最早的玻璃厂家,采用拔筒法工艺,其设备购自德国并聘有德籍技师,可日产平板玻璃60箱,兼产玻璃器皿。由于工厂远离原料产地、加之洋货倾销,经营艰难,于1910年转让给上海源丰润商号。后者曾引进比利时弗克法即有槽垂直引上法的2机窑工艺设备,因种种原因未能投产,于1920年将部分机器设备运抵秦皇岛,即今天“耀华玻璃”的前身。同年,湖北省政府将原厂收归官办,改名湖北玻璃厂。1938年被日军侵占,生产设备均遭损毁。国破山河碎,岂谈梦想……
解放后,新中国玻璃工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取得不小的进步,但计划经济的藩篱使玻璃工业的发展步履蹒跚和停滞。而在武汉这个工业重镇,这个发源地,玻璃工业的历史发展更是命途多舛。
1958年,武汉市建材局获准筹建武汉玻璃厂,选址武昌县纸坊镇八分山附近,规模为平板玻璃90万标箱。但因故未能实现。1959年省公安厅劳改局所属新生玻璃厂,在生产日用玻璃制品的基础上筹建平板玻璃厂,厂址在产有石英砂的大军山西麓,新生玻璃厂后因生产技术落后而停产。
进入新时代,玻璃工业又回到了它的发源地:1982年国家计委批准了武汉市玻璃厂在白沙洲建设。引进美国ppg公司6机无槽工艺,并且列为武汉市七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,许多专家、技术工人和大学生投身于武玻建设,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。然而,寄托个人人生和历史梦想的武汉玻璃厂,却被烙上了“引进国外落后工艺、生产失败、停产、濒临倒闭”的历史烙印。是历史的巧合?还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?玻璃人的梦想险些被命运吞噬!坚持梦想的武玻人没有听从命运的安排,而是鼓足勇气,肩负起不平凡的历史使命!在经历了停产、等待、彷徨的痛苦挣扎之后,1995年,武玻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又重新站起来了!曾记否?我们不等不靠:没有外国专家,我们自己钻研;没有银行的资金支持,我们勒紧腰带自己集资;没有新设备,我们自己将旧设备改造。干群同心能断金!短短的几年时间,我们使一个停产长达5年、机器设备已近生锈的工厂恢复了生产。但真正的梦想对武玻人还是那么遥远,好运也没有特别惠顾这块发源地。在恢复生产的同时,武玻落后的生产线在市场的惊涛骇浪中,危机四起,再处险境。怎么办?是梦想前行,还是坐以待毙?武玻人没有放弃,面对险境,武玻人壮士断腕,以求新生。1999年5月,406名武玻职工出资成立武汉长利玻璃有限责任公司,开始了新征程。长利人发扬老武玻人精神,继续追逐玻璃先辈们实业兴邦的中国梦!在白沙洲的老街旁、在军山脚下的铁板洲江畔,一次次把梦想变为现实。从单一的平板玻璃到创世界先例一窑两制,平板玻璃和压花玻璃同窑生产;从普通平板玻璃到高档浮法玻璃和高技术low-e玻璃;从一条生产线到四条浮法线和多条加工玻璃生产线;从一个濒临倒闭破产的工厂到跻身于全国行业十强,成长为国内颇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大型玻璃企业。极目远眺,一座座高耸的烟囱吐出的缕缕青烟,仿佛向先辈们诉说创业的艰辛,予以成功的慰藉!
在玻璃工业的发源地,玻璃工业的梦想持续了整整一百年。先辈们怀着实业救国的梦想,以发展现代玻璃工业为己任,进行了不懈的努力。但是,落后的基础工业,战乱的社会环境,他们好梦难圆。新中国的建立,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,使得玻璃人得以梦圆!
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长利人深知,实现先人的梦想,我们仅仅迈出了第一步,尽管有了长足的发展,我们与先进的玻璃企业仍有大的差距,要立于世界玻璃工业之林。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……长利人的梦想是,人们在谈论玻璃工业、在想起圣戈班、旭硝子、皮尔金顿时,自然也会想起长利!实现这个梦想,我们要用100年吗?!
董事长、总经理: